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平等式自由主義:德沃金的資源分配觀

這篇文章是應鄭南榕基金會邀稿而寫的(原文可見此),目的是介紹自由主義陣營中著名的政治與法律哲學家Ronald Dworkin,Dworkin的政治哲學主張特色鮮明,對於自由主義陣營的另外一對大將John Rawls有許多的批評。雖然身處自由主義陣營,但是在他的許多著作與文章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非常勇於提供一套「美好人生觀」,這對於自由主義者來說是很少見的,我未來有時間會寫一些相關的討論。在這篇簡短的文章裡面,我初步介紹了Dworkin的資源分配觀。如果你對Dworkin有興趣,但是又不想直接進入他的文本,我推薦謝世民老師寫的文章「紀念德沃金」。

在當代政治哲學的討論中,如何正義地分配資源無疑是核心課題。政治哲學探討國家與人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若國家想保有統治正當性,資源分配正義與否是一項重要依據。這樣的議題被稱為「分配正義」問題。在當代自由主義陣營,羅爾斯(John Rawls)或許是最廣為人知、對此議題有重要貢獻的哲學家。然而,我們也不能忽略另外一位重要的哲學家德沃金(Ronald Dworkin),他在羅爾斯之後,將分配正義的討論推向另一個高峰。

「國家必須平等的對待人民」是德沃金所提倡的正義原則的基礎。從這個基礎出發,德沃金主張,正義原則應該是「國家必須對人民有同等的關懷以及尊重」。當國家在分配資源時,其資源分配機制必須建立在此原則之上,才是符合正義的分配。那麼,這樣的機制是什麼?德沃金邀請我們進入他的思想實驗,體驗他的資源分配機制。[1]

假設性拍賣市場:承擔代價


讓我們想像在一個各種資源尚未被分配的小島上準備舉辦資源拍賣會,所有人都要參與這場拍賣會,而且所有被拍賣的資源訊息都是公開的。由於國家對人民有同等的關懷,因此,不能容許人民在追求美好人生時,有些人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起始資金。於是,讓我們設定在每個人手上都有一百個貝殼做為起始資金,他們可以自由的在拍賣會上喊價,依自己所願意承擔的金額競標各項資源。

當拍賣會順利結束時,理想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滿意於自己手上的那一組資源。他們不會想要跟別人交換,因為他們知道別人那一組不是他們想要的,否則他們當初就去競標了。或者,就算他們是因為競標失敗才沒有獲取他人那組資源,他們也會知道,失敗的原因在於自己不願意花費如此高額的代價在那組資源上。如此,在拍賣會結束後,資源分配的結果會通過德沃金所謂的「羨慕測試」(envy test):沒有人可以合理羨慕別人手中的那組資源。

當資源分配通過羨慕測試時,當下的分配結果反應了國家對人民的同等關懷:起始資金相同,而且人與人的(資源)差異正好反應了他們各自的人生觀,國家沒有偏袒任何人。而在拍賣結束後,人們會繼續採取不同的選擇以面對接下來的生活,有的人可能滿足於此,有的人則可能會以手中的資源賺取更多的資源,人們的收入開始產生差距與不均。然而,對德沃金來說,國家不能僅基於人們的收入有所差距,就要求重新分配資源,因為所謂「同等的尊重」,意味著國家要同等尊重人民的選擇,而尊重人民的選擇,就是讓人民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假設性保險市場:補償劣勢


但是我們知道,有些時候人們收入的差距不僅僅是選擇造成的。前述這種說法只有在人們都擁有差不多的人身資源(類似的身體條件與天賦)下才能夠成立,而此先決條件顯然是不現實的。許多人一出生就面臨了天生缺陷所造成的劣勢處境,他們必須要花費比一般人更多的資源,才能夠擁有接近一般人的生活品質;他們在相同的選擇下,所能賺取的資源也很可能比一般人來得更少。德沃金認為我們應該會同意,天生劣勢不是他們的選擇,不應該由他們來承擔代價。

為了要補償這樣的劣勢,德沃金借用羅爾斯的無知之幕概念,並且引入假設性的保險市場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處於無知之幕底下的人們不清楚自己擁有怎麼樣的人身資源(他們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有天生缺陷)。人們在進入拍賣會之前,會先進入保險公司,他們可以決定自己要花多少貝殼來購買保險,以確保當自己屬於天生劣勢的那一方時,可以獲得多少補償。德沃金相信,如果我們足夠理性,就會願意花費一定的起始資金購買保險,保障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們同意這樣的設定是有道理的,那麼,稅收制度就是假設性保險市場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現。人們納稅以換取社會保險或福利(如各種福利、醫療保障、失業救助等),用以保障天生劣勢之人的處境。


「敏於志向」與「鈍於稟賦」


從前述對德沃金資源分配觀的簡短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德沃金如何在滿足正義原則的情況下,分配社會資源。通過羨慕測試的資源分配結果,展現了國家對人民的同等關懷。當人們透過自己的選擇而造成收入的差異時,國家必須要容許這種差異,以展現國家對人民的同等尊重。然而,在人們選擇之外所面臨的天生劣勢,國家也應該有補償的方案,讓人民擁有一定程度的生活保障。

從這種種的說明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代自由主義對資源分配在結果上的一個重要目標:符合正義的資源分配理想結果是「敏於志向」與「鈍於稟賦」。資源分配結果敏於志向,意味著人們收入的差異必須要反應出他們的選擇。資源分配結果鈍於稟賦,則意味著人們收入的差異不能來自於人身資源的差異。德沃金接受此目標,而羅爾斯的「差異原則」也正是受此目標所產生。

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結尾:當代自由主義對於「何謂正義原則」或許尚有歧見, 然而,在分配正義的問題上,「敏於志向」與「鈍於稟賦」是當代自由主義學者具有高度共識,並且共同追求的目標。


Note:

[1]  本篇文章刪除大量細節,盡量簡短地介紹德沃金關於資源分配的核心觀點。如果想要對他的理論了解得更完整與全面,建議直接閱讀參考文獻中的資料。
[2]  如果拍賣會結束後,資源分配結果沒有通過羨慕測試,就必須重新舉行拍賣。


參考文獻:

Dworkin, R (1981). “What is Equality? Part II: Equality of Resources.”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10, 283-345.
Kymlicka, W (2002. “Liberal Equality.”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53-101.
謝世民(2014)。「論德沃金的資源平等觀」,收錄於《以平等為本的自由主義》,頁141-182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